海绵城市创新性地推动着绿色建筑建设和低碳城市发展,在解决城市问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大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水弹性城市、韧性城市”。水弹性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必然方向。
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组织的2015年水弹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评审工作中,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共16座城市位列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5年过去了,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全面推广,各试点城市也进入验收阶段。如今,这16座试点城市建设情况怎么样?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这是很多人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的评价。海绵城市利用城市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等来积存、渗透并净化雨水,并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一座座试点城市得益于此,由钢筋水泥走向了雨水花园。
曾经,很多城市都面临着“逢雨必淹”的困境,这是由于城市的马路、广场、停车场等都用水泥或沥青铺装,雨水不能渗入到地下。透水路面、雨水花园、植草沟、下沉式绿地……这些设计被大范围的应用于水弹性城市的规划建设之中,使得地面可以有明显效果地地吸收并存储雨水,并且对雨水进行一定的净化,实现废水再利用,不仅解决了城市内涝的问题,还为节水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解决雨水问题的同时,海绵城市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较大改善。据了解,迁安市放弃了20多亿元的土地出让收益,建设了龙形绿化带和云形绿化带状公园;遂宁市将市中心超过4成的面积留给生态建设,以观音湖为中心,建成了规模庞大的环城市湖湿地公园群;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通过加强屋顶绿化建设,不仅做到了对屋面雨水的截留、缓冲和净化,还拓展了绿色公共空间,改善和提升城市面貌和人居生活环境;贵安新区用“慢渗透”取代“快排水”,有别于传统城市,主干道上的井盖和雨水箅被移到了绿化带里面,路面积水可以第一时间流入绿化带,先经绿化带吸收,多余雨水排到市政管网;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市,通过引入大明湖的水,将几近干涸的历阳湖改造成为市民垂钓、游玩的圣地,实现大明湖水的循环利用,保护了济南的泉水文化。
多地整治黑臭水体颇有成效。厦门市海沧马銮湾片区的新阳主排洪渠经过治理后,水质清澈,鱼虾畅游其中,甚至可见白鹭飞翔的身影;镇江市虹桥港周家庄河道作为水弹性城市建设黑臭河流治理项目之一,通过小米山路大口径管道系统和宗泽路新建箱涵系统对25.5毫米降雨进行截流、调蓄和处理,河道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南宁市那考河主河道上游设置一座5.0万吨/天的MBR污水处理厂,通过建设截污管道,将河道两岸及周边片区的污水就近接纳进厂处理,再经生态净化后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排入河道作为补水水源,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南方雨季长,降雨量大,若发生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了城市的排水能力,地势低洼的地区就容易形成内涝,影响市民出行。而海绵城市的理念,则是从“渗滞蓄净用排”的技术着手,促进雨水径流自然下渗,以缓慢下渗代替快速排放,缓解市政排水管网压力,减轻城市内涝现象。
武汉市今年梅雨期长达43天,历经8轮强降雨,整座城市面临着巨大的防洪排涝压力。但根据武汉市海绵城市监测评估平台的实时监控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经过改造的水弹性城市示范区内,均未产生非常明显积水,城市的管网抽排压力减小,内涝现象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武汉市青山区钢城第二中学(下称钢城二中)建校早,地势低,排水设施老化,每逢暴雨,学校就会被淹成一片“汪洋”。在改造过程中,校内设了约4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池,安装了水泵,可以收集雨水并排出;车行道、停车位、人行道和活动场地均改用了透水材料;学校外沿打造了生态旱溪等自然排水系统,截流外来倒灌水至调蓄池后外排。据钢城二中海绵改造设计负责人郭亚琼介绍,今年入梅以来,钢城二中区域的积水大部分不超过15厘米,基本半小时退水。据悉,武汉将继续推进水弹性城市改造,确保2020年完成水弹性城市建设56平方公里。
今年6月,重庆先后经历多轮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多条穿越城市的河流水位超出警戒线,再加上重庆市独特的立体城市形态,沿江低洼路段的积水很难排入江中,造成了城市内涝严重。但是在试点42.1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区县中,城市渍涝现象相对少见,部分小区未受暴雨影响,5年的海绵城市建设颇有成效。以两江新区悦来新城为例,据了解,该区域通过高标准建设雨水管网、重视道路竖向设计,达到了较高的防涝标准。在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之外,该地区还对削减径流污染物排江、改善入河排口水质作出了一定贡献。目前,悦来新城热岛效应及其增速也低于周边地区。
北方一些城市面临缺水问题,而突降暴雨又会造成城市内涝,建设水弹性城市的意义,就是让雨水首先得到净化,接着更多地渗透并蓄积在地下,以回补地下水,并且排走多余的雨水,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河南省鹤壁市进行水弹性城市改造时,政府选择在部分园路、广场四周人行道进行透水铺装,在适当位置选择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生物滞留带等,改造完成的新世纪广场一年能留住约10万立方米降水以补充地下水。针对城市内涝问题,鹤壁市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理念打造排水防涝体系,为暴雨预留出排涝空间,控制排口密度,并能采取行之有效的预案防范化解风险。截至目前,该市已完成试点区域易涝点改造任务,并将“雨水排放口收水范围原则上不能超过2平方公里”等实践研究成果作为强制性条款纳入水弹性城市地方性标准。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试点城市因地制宜,不断探索新技术,完善建设要求,在保证了施工要求的基础上打造海绵城市特色,吸引着更多城市加入到海绵城市的建设队伍中来。
镇江市的沿金山湖CSO溢流污染综合治理工程采用“深层超大口径管道+生态湿地”的技术方案处理雨水溢流污染问题,统筹解决老城区排水防涝和水环境问题,克服老城区地上建筑密集、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以及无法碎片化处理的技术难点。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超深超重异形沉井下沉最深达37.1米,混凝土池壁最厚2.5米。该项目在顶管工程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也是国内目前最大内径圆形顶管工程。
白城市作为第一批建设试点城市中唯一一座东北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了冬天降雪量大、极端天气情况下多用融雪剂进行除雪的因素,探索创新了融雪剂渗滤弃流技术,实现冬季融雪剂、雨季径流雨水协同控制。此外,政府在建设过程中采用“面层透水砖/缝隙透水+变形缝、基层导排水”技术,解决了高纬度、高寒地区透水铺装冻胀破损问题,摸索出了1套北方寒冷地区抗冻融的适用技术与标准做法。
池州市是全国首例用法规来规范水弹性城市建设管理的城市。今年1月1日,《池州市水弹性城市建设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既填补了全国水弹性城市建设相关立法空白,也创造了地方立法的“池州速度”。《条例》明确了水弹性城市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生态优先、自然循环、因地制宜、规划引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市和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强化了工程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职责,突出了工程质量发展要求,并对建设管理中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罚措施作了具体规定。
一是城市改造难度大。海绵城市改造中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例如老城区改造很难、地下管线复杂、新城区建设硬质化、群众顾及自身利益配合不够积极等。针对以上问题,萍乡市在水弹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可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该市将旧城改造与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与提高城市服务的品质有机结合,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水弹性城市建设方案,保障水弹性城市有序建设。政府还加大海绵城市的媒体宣传,形式丰富,让广大市民了解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情况。通过实地走访,工作人能切实了解老城区小区存在的问题和群众的诉求。现在的萍乡市水弹性城市建设得到了群众的支持,解决了雨水、洪涝治理和水安全等问题,城市实际做到了人与自然和平共生。
二是建设资金需求大。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产金额的投入,例如白城市水弹性城市建设总投资68亿元,这相当于白城市过去几十年城市建设投资的总和。虽然试点城市得到了国家和政府以财政激励等方式的全力支持,但是社会资本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普遍持谨慎态度,因此建设资产金额来源问题仍然是一大难题。面对资金难题,白城市采取向上争、银行贷、社会融、财政挤等“多条腿走路”的办法,完成了68亿元建设资金的筹集。此外,白城市还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实施意见》,保障资金专款专用,实现了资金使用的过程中的全程监管。
三是城市养护难度大。在水弹性城市建设示范区内,有时经历一场大雨,也会出现积水现象,这并不能说水弹性城市建设不成功,有些区域因为缺乏养护,管道堵塞严重,也会导致积水。上半年有针对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的调查表明,少量的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设施存在杂草、垃圾、进出水口堵塞、设施结构损坏等问题,透水铺装存在一定的表面污渍的情况,透水砖、高承载力透水停车位以及植草砖停车位中都存在有青苔的情况,一些植草砖停车位和高承载力停车位中植物生长情况不佳。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植草沟、雨水花园和下沉式绿地等绿色设施以及透水建材有必要进行定期维护,以保障渗透能力。现阶段海绵设施的维护需要资金、技术和专业技术人员三者相结合,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条例,切实保障海绵城市的正常有效运行。
5年的试点建设工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未来这16座城市所取得的成果,必将引领更多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共同构筑绿色生态家园。(杨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