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江南体育平台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13903378238 中文English

江南体育平台

高效清洁液压胶管 不锈钢管 硬管 软管等各类材质管道

江南游戏网站
江南游戏app

江南体育平台行业动态

2024年终系列报道·科技篇:跃升空天新高度

来源 :行业动态 时间 :2024-12-23 20:42:27

  “累计参观规模近60万人次,签约超2800亿元”,这是近日闭幕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即“第十五届珠海航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其中,中国参展企业表现尤为亮眼。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作为中国航天国家队凭借雄厚科学技术实力,持续放大“明星”参展商效应。前者携嫦娥六号探测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近200项高科技成果重磅亮相,与有关方面签署了70余项合作协议及合作意向,累计签约金额近600亿元,再创新高。后者展出了防空体系、海防体系、对地打击体系、无人作战体系、反无人机体系、商业航天体系的整体能力和主力产品,展示产品升级换代和智能化发展成果。此外,中国大飞机继续受到客户青睐,在展会上继续斩获大单。

  作为中国航空航天对世界开放的窗口,两年一届的珠海航展见证了中国在过去两年特别是在2024年取得的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创新成果,标注中国跃升到新的空天高度。

  2024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继续顺利推进,全年共实施了4次飞行任务,包括两艘天舟货运飞船和两艘神舟载人飞船,保障天宫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1月17日,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拉开了本年度实施中国载人航天任务的序幕。作为改进型全密封货运飞船,天舟七号展现了更加优异的性能:货物运输能力、效率逐步提升,对空间站的在轨支持能力逐渐增强。值得称道的是,天舟七号成功在轨验证了3小时交会对接模式,这是继中国于2011年突破交会对接技术、2017年完成6.5小时迅速交会对接、2022年创下2小时迅速交会对接的世界纪录之后,取得的交会对接新突破。该模式在时间上优于6.5小时交会对接模式,与2小时交会对接模式相比,降低了对火箭入轨条件、测控精度、敏感器及导航精度、制导控制精度等方面的要求,提升了任务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被认为是中国航天在当前技术水平条件下的最优解。该模式不仅满足载人航天工程的实际的需求,而且标志着中国交会对接技术的成熟并获得一马当先的优势。在轨运行9个多月后,天舟七号完成使命,进入最后的飞行时段。11月10日,天舟七号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转入独立飞行阶段。在此约一周之后,天舟七号受控再入大气层坠毁,划出一道灿烂的轨迹,华丽谢幕。

  就在天舟七号踏上最后谢幕飞行之旅时,11月15日夜,接替其继续完成太空货运使命的天舟八号顺利升空。第二日2时32分,天舟八号采用3小时交会对接模式与天和核心舱等形成组合体,为空间站带去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与天舟七号相比,天舟八号的性能再次得到提升,增加了200多升的装载空间、100多千克的载货量,对空间站的物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2024年,有两个飞行乘组分别搭乘神舟十八号、神舟十九号先后奔赴天宫空间站,他们是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乘组和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乘组。

  4月25日,神舟十八号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乘组开启太空之旅。4月26日,神舟十八号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乘组进入空间站与神舟十七号乘组成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太空会师”,这是继神舟十五、神舟十四两个乘组首次“太空会师”之后的第四次。

  神舟十八号飞行乘组在轨驻留192天,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间纪录,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和多次货物出舱任务,开展了舱内外设施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项工作;此外,还完成了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此次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三人乘组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发,进入太空;之后神舟十九号与天和核心舱形成组合体。乘组顺利完成进驻、交接,开始中国空间站之旅。

  此时此刻,由神舟十九号、天和核心舱和天舟八号构成的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在太空高速飞行,神舟十九号乘组按照北京时间作息,将开展系列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施安装与回收等任务,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和空间搭载试验。

  2024年,国际航天科技领域最激动人心的成就莫过于中国成功实施嫦娥六号任务。作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重要一步,嫦娥六号实现了人类月球探测史上一项空前的壮举:完成月球背面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并携带月球背面的月球样品返回地球。

  嫦娥六号未动,鹊桥二号先行。3月20日,中继卫星鹊桥二号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向月球进发;3月25日,进入环月轨道飞行并做好给嫦娥六号提供中继通信服务的准备。5月3日,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搭载嫦娥六号发射升空。6月2日,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随即进行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等工作,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月球样品。值得一提的是,嫦娥六号是国际合作的产物,搭载了多项国际载荷,这中间还包括法国的氡气探测仪、欧空局的负离子探测仪、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镜、巴基斯坦的立方星等。6月4日,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踏上归途。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

  6月28日,嫦娥六号任务月球样品交接仪式在京举行,随后月球样品由地面应用系统转运队送至位于中国国家天文台的月球样品实验室,地面应用系统的科研人员按计划开展月球样品的存储和处理并启动科研工作。11月15日,中国科学家采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做出的首批两项独立研究成果,同时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与《科学》杂志。研究首次揭示月球背面约28亿年前仍存在年轻的岩浆活动,这一年龄填补了月球玄武岩样品在该时期的记录空白。

  月球探索无止境,“嫦娥”志存高远。10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关于“中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杨小宇介绍,“嫦娥”接下来的两个型号将对月球的南极环境和资源进行探测,将开展月球资源就位利用的技术验证。国际月球科研站是中国联合多国共同建设,将在月球表面和月球轨道长期自主运行、短期有人参与,可扩展、可维护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对此,杨小宇表示,目前,国际月球科研站正处在可行性研究论证阶段,准备分两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是基本型阶段,建设功能和要素基本齐备的月基综合性科研平台,具备开展常态化的科学实验和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验证的能力;第二阶段是拓展型阶段,建设长期无人、短期有人、功能完善、稳定运行的一个大型月基科研平台,具备全月面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技术验证能力。

  C919大型客机、运-20大型运输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和AG600M)被称为中国大飞机“三剑客”,是中国现代航空科技和航空工业的标志性成就。2024年,中国大飞机阵容逐渐增强,在上述型号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发展和跨越。

  据媒体3月27日报道,C929已进入研制进程“关键阶段”,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款洲际客机型号再次进入公众视野。C929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远程宽体客机,其基本型座级280座,航程达1.2万公里,可广泛满足全球国际间、区域间航空客运市场需求。据中国商飞C919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介绍,C929将采用综合模块化航电技术减轻机载设备重量;采用新一代超临界机翼、变弯度机翼等先进气动技术,提升气动效率;将先进复合材料用量提升至50%以上,减小飞机结构重量;采用高涵道比低噪音的涡扇发动机以及大范围的应用生物燃料,来实现更低巡航段的油耗等。由此可见,其定位和性能比喷气式中程干线研制攻关虽然还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但是已经赢得航空业界的青睐。11月12日,中国国航与中国商飞签署了C929大飞机的首家用户框架协议,意向成为改型客机的全球首家用户。

  在本届珠海航展上,有一对“孪生姐妹明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她们就是代号为“鲲鹏”的运-20大型运输机和有“空中奶妈”之称的运油-20——大型空中加油机。运油-20作为中国新一代空中加油装备,起飞重量达到220吨,载油量超过100吨,已多次成功开展与多型中国战机空中加油训练,大大增强了中国空军航空兵远程机动能力。

  对中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来说,2024是赶考之年,经过了多场科目的考试并取得好成绩。2月,AG600M在内蒙古海拉尔完成高寒试飞任务,其动力装置系统、燃油系统、液压系统、飞控系统、航电系统、起落架系统等通过了高寒地面试验和试飞验证,可满足中国全疆域范围内的森林、消防、搜索、救援等多领域使用需求。4月,AG600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完成了完成水上救援模式验证。5月到10月间,AG600陆续进行首次夜航飞行试验、高温高湿飞行试验、空速校准试飞、全机疲劳试验等,表现出良好性能。

  2024年,在有关方面强有力政策支持下,在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支撑下,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飞行汽车和各种无人机等航空器不断涌现,推动中国低空经济呈现迅猛发展势头。

  eVTOL是一种电动化且不需要跑道就可垂直起降的载人飞机,被认为是空中交通领域最热门的赛道,截至2024年3月,全球约有300家公司致力于开发eVTOL产品,这中间还包括一批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

  6月,中国西北工业大学发布eVTOL飞行器最新成果,该飞行器首创三翼面六旋翼全倾转旋翼气动布局,是中国首个完成样机飞行试验的全倾转旋翼eVTOL飞行器。7月,一款载人飞碟eVTOL在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海滨公园首飞,它专门应用于旅游场景的低空飞行产品,飞行高度在10米到30米之间,具有自动避障的功能。到11月底,中国已经成长起一批eVTOL研制企业,这中间还包括亿航智能、峰飞航空、沃飞长空、小鹏汇天、沃兰特等,推出了技术路线多样、型号丰富的eVTOL飞行器。有些eVTOL公司和飞行器产品还成功出海,成为中国制造新名片。

  飞行汽车是低空经济另一种核心载体,也是中国研发企业发力的领域之一。3月21日,小鹏汇天公布消息,旗下“陆地航母”飞行体型号合格证申请获国家民航局受理,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开启预售。该型号分为陆行体和飞行体两部分,两者通过一键操作,便可实现自动分离和结合。分离后,展开飞行体的6副机臂和旋翼,即可开启低空飞行;飞行体落地后,收拢机臂和旋翼,通过陆行体的无人驾驶功能和自动分合机构,实现与飞行体的精准对接、结合。

  作为低空经济的一大主角,中国无人机在2024年继续获得创新、发展,一方面机动性能和运输能力逐步提升,另一方面环境适应性特别是在超高海拔地区的运行能力实现新突破。6月5日,一款中国无人机在珠穆朗玛峰尼泊尔一侧完成了首次民用无人机高海拔运输测试,成功通过了海拔5300米至6000米航线上的往返运输测试,创造了民用无人机最高海拔运输纪录。

全国咨询热线: 0315-51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