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文明建设日渐受到重视的当下,太湖治理成为了常州的“头号工程”,在各级领导的推动下,水环境质量发生了显著改善。2024年2月11日,常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决意进一步推进太湖综合治理的核心行动。在过去几年里,常州务实行动、协调合作,在提高太湖水质方面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近年来,常州以清内源为重,积极开展治太项目,为保证太湖水质常年保持在佳状态,市政府计划在2024年投资131.8亿元,推进242个治太项目,从而提升水域水质至自2007年以来的最好水平。特别是,在全省率先实施的新一轮太湖清淤工程中,常州采用环保型绞吸式挖泥船和气动吸泥泵等新工艺,以日出泥量达到1.2万立方米的成效,底泥的清除率超96%。截至今年1月,在竺山湖已完成清淤高达300万立方米,而在滆湖则累计完成630万立方米。
同时,常州还实施了滆湖的退田还湖及近岸带水生态修复工程,使滆湖现在已经成为生机勃勃的水域,湖心区清澈见底,白鹭等水鸟相聚嬉戏,展现了太湖流域的自然之美。
治湖先治河,治河必先治污。这一治水理念在常州的治理措施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针对太湖流域的工业污染,常州把涉磷企业整治作为重中之重,形成“常州经验”,推动涉磷企业采取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等多重措施,确保处理达标。同时,常州还竭力提升污水处理水平,建立新设施,保障制造业中的各类污水安全处理。
以常州武高新工业污水处理项目为例,日处理规模高达3万吨。这项工程不仅显著提升了入湖水体的污染物削减率,还大大改善了旁边的环境,正在为众多企业的稳定运营提供保障。到2024年,常州计划对4431家涉磷公司进行全面整治,并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1414吨,为各类水域的清澈打下坚实的基础。
强统筹是太湖治理的关键。2024年,常州市在“1+8”治理体系基础上,成立了河流水质提升专班,集合生态环境、住建、水利及农业等多个部门,共同制定治理方案,形成合力,确保太湖治理工作稳步推进。此外,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和监督,确保各级政府的治水责任得到落实。通过这一些科学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各有关部门共同协作,督促水治理措施的实施,直面各类突出环境问题。
在金坛区,虽然污水处理问题长期存在,但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加大了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的推进力度,确保治理措施执行无误,为全市新一轮太湖治理做出贡献。
在生态治理的道路上,常州始终在实践中探索和进步。通过紧抓清内源与治外污,统筹各部门的力量,常州正以实际行动展现出碰撞出的“常州担当”。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常州将继续稳步开展各项水质提升工作,力求让太湖流域重现碧波荡漾的美丽景象。
无疑,常州在太湖治理方面的努力,不仅为地方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价值,同时也为全国的水生态治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常州的水生态治理将继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引领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