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川北门户、蜀道咽喉”之称的广元,不仅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良好的生态本底。地处四川北部,毗邻陕西、甘肃两省,是成都、重庆、西安、兰州四大城市的几何中心;辖4县3区,幅员面积1.63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7.22%,年均降水量941.8毫米,兼具山地、丘陵、河谷平原地貌,生态空间网络蓝绿交织,北部丛山林立,森林资源丰富,南部耕地集中,城区外群山环抱,城区内形成“四山四水筑一城”的格局。
一直以来,广元从始至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城市建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将水弹性城市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大局,全力建设全国山地河谷型海绵城市典范。近日,广元成功入选联合国“创建韧性城市2030”首批试点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自“十三五”以来,广元从始至终坚持“规划先行、总体布局,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努力绘就系统化全域推进水弹性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美丽蓝图。
高起点谋划。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资金保障、规划建设、水资源管理4个工作组,专门组建1个市海绵城市建设事务中心,构建起指挥有力、务实高效的“1+4+1”工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
高水平规划。充分的利用广元山地河谷条件,按照“遵循一个策略,健全五大体系,实施六大工程,建成一个典范”的总体思路,全力推进水弹性城市建设。即,遵循“挡外洪、拦山洪;畅通道、蓄雨水;净污水、回用水”的系统策略,因地制宜构建“外挡内拦-分级调蓄-蓄排结合”的防洪排涝体系、“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净化”的雨污管控体系、“蓄净结合-雨水利用-中水回用”的多水共用体系、“梳山理水-水城交融-文脉流长”的品质提升体系、“立法先行-制度管控-标准规范”的法规制度体系,统筹实施排水防涝、雨洪通道、雨污管网、海绵小区、海绵街区、新型绿化“六大工程”,实现“山、城、水”统筹治理、“人、城、水”相融共生,把广元建设成为全国山地河谷型水弹性城市典范。
高标准实施。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及绩效评价要求,高质量编制系统化实施方案,建设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山地河谷型城市典范。示范期末,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力争达到50%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城市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以上,内涝防治标准达到30年一遇,对应降雨量169.8毫米/24小时。
示范建设,制度护航。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多领域、多专业、多部门,要想顺利推进,机制体制的保障至关重要。一直以来,广元从始至终坚持“管理一张网、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搭建起系统化全域推进水弹性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的“四梁八柱”。
坚持立法先行。聚焦示范目标及问题导向,高效开展水弹性城市立法工作,先后召开专题会、立法专家论证会、立法听证会、征求意见座谈会等会议100余次,对广元市水弹性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进行反复论证、修改完善。目前,已正式出台广元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对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的要求及相关法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为水弹性城市建设提供根本保障。
健全管控体系。出台广元市水弹性城市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广元市水弹性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管控细则等制度办法,修订广元市水弹性城市规划设计建设技术导则(试行)等技术标准,有力推动形成全过程管控合力。联合相关市级部门,将水弹性城市建设管控核心指标纳入立项批复和“两证一书”,将水弹性城市建设专篇审查情况作为项目建筑设计企业提交专委会、规委会审查的前置要求。同时,加强水弹性城市建设巡查督办,组织专家、技术骨干深入现场全过程指导项目推进,切实形成“巡查—整改—复核”的工作闭环,进一步提升系统化全域推进水弹性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效果。
优化审批服务。出台广元市推进水弹性城市建设项目优化审批提速五条措施,通过规划方案“部门协同,一次审查”、项目开工“分部出图、分部财评”、项目验收“统一组织、一车到场、联合勘验、限时办结、统一反馈”的方式,主动服务和全力保障海绵项目加速落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见效,项目审批时间缩短至50天,效率同比提升30%以上。
从严开展考核。印发广元市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考评办法(试行),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各县(区)、市级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实行“周督导、月调度、季通报、年考评”,倒逼各区各有关部门加大重视、压实责任、凝聚合力,共同书写城市建设发展新篇章。
海绵示范,项目先行。作为载体的项目,其品质必然的联系海绵城市建设成效。广元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项目优先”发展理念,以“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早见效”为原则,针对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统筹联动机制,确保所有力量向重点项目建设聚合、所有资源向重点项目建设聚集、所有工作向重点项目建设聚焦,以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推动城市能级提升。
科学编制“项目清单”。聚焦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目标要求,结合广元独特的陡坡河谷地形进行适宜性海绵设施及其组合布局,科学编制广元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清单(2022-2024年),谋划实施七大类207个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222.22亿元。通过实施“两江四岸”、老城区旧城改造等一批示范项目,系统推进湿地公园、调蓄水体、生态岸线等建设,扮靓城市颜值,提升城市品质。
连片推进“六大工程”。在市城区东坝、嘉陵、南河、上西、下西“五大重点片区”统筹推进排水防涝、雨洪通道、雨污管网、海绵小区、海绵街区、新型绿化“六大工程”,全方面提高全域水弹性城市建设质效。实行“五图合一”,进一步明确“五大重点片区”水弹性城市建设功能定位、示范项目和规模内容,构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一张图”,做到“干一片成一片、干一片美一片”,努力建设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山地河谷型城市示范。
统筹使用“七类资金”。充分的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引领作用,统筹整合老旧小区改造、燃气管道改造、污水提质增效、排水防涝、本级财政、社会投资等各类建设资金100余亿元,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力保障水弹性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全面启动建设。近年来,19条黑臭水体全面完成整治,清理淤泥50余万立方米,建设和改造主、支管网220余公里,建设绿地面积22万平方米,实现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目标,累计消除易涝积水点28处,新建海绵型绿道20余公里、海绵小区80余个、口袋公园34个。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水弹性城市目标,满足了“路平、灯亮、水畅、景美”的民生需求,体现了水弹性城市建设的“民生工程”实效。同时,立足广元山、城、水的城市特色,融入本地文化,让海绵城市真正成为广元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
海绵城市作为新的城市发展理念,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参与。广元从始至终坚持共建共享,从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全城动员、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培育“海绵”人才。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邀请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的专家为广元水弹性城市建设“把脉问诊”,积极构建“候鸟人才+引进人才+周末工程师”的“海绵”人才体系,引导本土企业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训,举办“浙江大学—广元水弹性城市建设专题培训班”等专题培训30余次,成立水弹性城市技术研究中心,多渠道、全方位招引和培育人才,相关经验做法入选中组部案例向全国推广。
营造“合唱”氛围。印发广元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水弹性城市建设示范工作宣传方案,通过在市级媒体平台统一开设“水弹性城市建设示范工作”专栏,将每年6月的第1周定为“海绵城市建设宣传周”,创作“广元海绵城市建设歌”,播放宣传专题片、宣传标语,广泛动员干部群众热情参加水弹性城市建设;依托中国(广元)女儿节、大蜀道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会、“坐高铁游广元”等文旅推荐以及杭广“山海情”城市联盟宣传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引导,让水弹性城市建设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凝聚“同心”合力。积极抓好外宣工作,相关经验做法在多个媒体平台累计宣传报道200余次,30余个城市、1200余人次来广元参观学习考察水弹性城市建设经验。针对水弹性城市建设过程中扬尘治理、道路开挖、交通限行等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统筹市级媒体与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转载工程建设、便民服务信息,第一时间为公众答疑解惑,提升群众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凝聚起全社会支持、参与水弹性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据统计,2022年度海绵城市建设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
广元从始至终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思路,以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为引领,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城市。
突出海绵化引领,全面丰富“两山”理念。坚持低影响开发,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进一步筑牢生态本底,壮大生态绿色经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加快形成集中布局、集群成链、集约高效的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将绿色低碳的水弹性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实践相结合,描摹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态城市愿景。围绕“四山环抱、四水润城”的城市生态基底,深度挖掘山水生态延展效应,顺应山水脉络,科学规划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构建形成了“一带两廊两区”市域城镇空间、“两环、七射”市域绿道体系和“三轴、六片”中心城区绿道空间结构。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靓丽名片,荣获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城市、全国首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等称号。
全域海绵化推进,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坚持系统化全域海绵理念,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实施百草园景观生态修复、南河湿地公园提升改造、解家岩山体雨水调蓄建设、中心城区雨洪通道整治、栖凤湖提升改造等项目,实现了雨污分流、山洪控制、雨水调蓄、山体生态修复、雨水回收利用、水环境改善和景观品质提升的多功能复合,充分展示广元山地河谷型海绵城市特色。同时,在绿色发展中融入海绵元素,促使城市水生态、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指标全面达标,全市河流水质达标率实现100%,其中嘉陵江等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以上标准,白龙江流域断面水质达Ⅰ类标准,实现了“一江清水出广元”。生态功能的逐步完善也进一步保障空气质量稳中向好,近5年来,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常年保持在98%以上。俯瞰广元大地,山清水秀、天朗气清,为更好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打下坚实基础。
创新海绵化产业,系统厚植“两山”理念。广元以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发挥多元产业协同优势,赋能城市发展。在激发产业创新、促进行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通过统筹布局,将科研、生产、运用紧密结合,组建产业联盟和建立海绵产品库,目前已有环保型透水材料、环保检查井、改良介质土、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备等本土海绵产业企业10余家,年产值约2亿元,形成了绿色低碳海绵产业新业态,20余项成果获得实用新型专利,部分发明专利获得推广运用,多家企业获得创新创业优秀企业奖等荣誉。同时与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创新开展“水弹性城市解决城市内涝”“山区洪涝灾害防治及水弹性城市建设关系研究”“LID设施模型参数及敏感性研究”等研究课题10余项,加快引领低碳韧性水弹性城市建设,不断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规模能级持续提升,为广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广元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海绵城市建设以及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实施城市能级提升行动,以“全域海绵”赋能“城市之美”,努力实现“山、城、水”统筹治理、“人、城、水”相融共生,为全国山地河谷型海绵城市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日前,财政部、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明确契税、土地增值税以及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区别等多项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调整,将有利于逐步降低居民住房消费门槛、减轻购房者住房负担,促进交易良性循环,起到调节市场、稳定预期的作用。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财政部印发通知,将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逐步扩大到地级城市,并要求各地进一步结合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统筹考虑商品房的存量和增量,从实际出发,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城市危旧房改造可参照执行。
推广“光伏+建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对于优化建筑用能结构、促进城乡绿色低碳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慷慨悲歌的燕赵故事、满城汉墓的大汉绝唱、匠心制器的妙手点化,走进河北博物院,那些过往历史中的高光悲壮以及那些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都在这里被一一典藏,以文物的形式串成草蛇灰线,被娓娓道来。
11月12日至13日,以“绿城好房子 匠心诚可鉴”为主题的绿城中国第十二届“绿式工地观摩”活动走进绿城新一代“好房子”代表作——南京金陵月华、苏州玫瑰园、苏州逸庐,展示高标准落地的“好房子”技术系统。本次活动中,绿城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合作完成的绿城高品质住宅系列图集正式发布。
近日,海南省印发《关于住房公积金支持洪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通知》,支持琼海、万宁两个强降雨受灾严重的市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让住房公积金缴存企业和缴存人尽快回到正常状态生产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