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然》杂志28日发表的一项演化学研究指出,海绵可能早在8.9亿年前就生活在地球海洋中了。这一结果若最终证实,其将代表迄今已知最早的动物躯体化石,且比已经确认的第二古老的海绵化石还要早3.5亿年左右。
海绵是一种简单的动物,也是整个动物界最原始的类群,它们没有真正的组织和器官,只有细胞分化。在此前研究中,科学家们对海绵生物的遗体分子进行了长期且详细的研究后发现,海绵生物的某些分子结构有着5亿年以上的年龄,且直到今天海绵生物在海洋中的数量还在持续不断的增加,可见海绵生物是在地球上存在时间最长的生物物种之一。现代海绵的遗传学证据也显示,海绵出现于新元古代(10亿—5.41亿年前)早期,但是一直以来,这一时期的海绵躯体化石都无从获得。
此次,加拿大劳伦森大学研究人员伊丽莎白·特纳分析了从加拿大西北部有8.9亿年历史的珊瑚礁中提取的岩石样本,这些珊瑚礁是由能沉积碳酸钙的细菌建造的。样本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含有方解石矿物晶体和被其包围的圆筒状结构分支网络。他们发现这些结构很像角质海绵中的纤维骨架——角质海绵是一种用来制作商业沐浴海绵的现代海绵,也很像之前在被认为来自腐烂的角质海绵躯体的碳酸钙岩石中发现的结构。
研究团队指出,在地球氧气上升到被认为能支撑动物生存水平的9000万年之前,角质海绵可能就已经生活在碳酸钙珊瑚礁的表面、内部和周围,这些结构正是那些角质海绵的化石残骸。
如果这些结构在下一步研究中可再次证明确实是海绵躯体化石,那么此次发现将暗示了早期动物演化是在地球氧化事件之外独立发生的,且原始动物在7.2亿—6.35亿年前的多个严峻冰期中存活了下来。(记者张梦然)
科学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在多个重要场合论述了科学教育的意义、内涵和方法,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习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哪些主体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对我国近6000名中小学生科学教育状况做调研后发现,以下现象亟须重视:以课堂和校内知识学习为主,看得多做得少;课外体验与实践少,
习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十项工作任务首位,
截至今年3月,广西柳州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突破200万辆。记者近日来到柳州,探寻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奥秘。
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本科教育的质量关乎整个高等教育的品质。院士给本科生上课受热捧,一种原因是基于人们对本科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是基于一些高校、一些教授把给本科生上课当成“小儿科”的现实。
针对这一难点,蒋开喜带领团队,开发高效萃取体系,研制新型萃取箱,攻克了萃取设备难题,取代了国外昂贵的离心萃取机。”蒋开喜和记者说,未来,团队还将围绕新能源关键金属提取、碳中和冶金流程、智能装备开展科技攻关,为我国矿冶行业提供最适合的方案。
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相互促进、协同共进。作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的样态和质态,新质生产力是“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的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相互促进、协同共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我们必将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潜能,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更多“绿色能量”。
在线视频识别书帖及称重、机械手自动码垛、无人搬运车来回穿梭……走进中煤(北京)印务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北京市印刷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副站长王岩介绍:“绿色印刷是指从原材料、印刷过程,乃至成品,都要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算力是高耗能产业,推动算力设施低碳化、绿色化已成共识。要提高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占比,减少化石能源依赖,推动算力绿色发展,充分的利用绿电实现能源自由。
观众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上体验人工智能多模态脑机接口平台。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说:“脑机接口综合了医学、计算机、电子、机械、材料等多个学科的先进理论与前沿技术。
春暖花开万物苏,漫天飞舞的柳絮却实在惹人恼,而且,别看小小柳絮不起眼,却藏着极大的火灾隐患。
在许多场合,这位“中国水电能源理论的开拓者”称自己“一生伴水而行”。闲暇时,他喜爱练习书法,最常写的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4月5日报道,苹果公司刚刚结束了准备长达几十年的电动汽车生产计划。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迅猛势头引发的经济和政治浪潮可能会更加猛烈。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科学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支持科学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
1978年,全球首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测站在四川卧龙建立,大熊猫人工圈养繁育研究工作也同时开展。
本轮太阳活动周的峰值预计在2024年至2025年到来,目前正处于峰值附近,太阳活动较为频发,属于正常自然现象。
“路灯”上的探头正“瞪大眼睛”扫描,孢子捕捉仪、昆虫雷达……智能配套设备在不停运转。
备受瞩目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于2020年建成,是目前我国顶级规模、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