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江南体育平台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13903378238 中文English

江南体育平台

高效清洁液压胶管 不锈钢管 硬管 软管等各类材质管道

江南游戏网站
江南游戏app

江南体育平台行业动态

夷陵发现约55亿年前的“海绵宝宝”!

来源 :江南游戏app 时间 :2024-06-30 06:03:51

  生活在远古时期的生物们,会在地层的书页中留下自己的种种痕迹,形成各种化石。

  夷陵虫、雾河管、宜昌五房贝……这些在宜昌发现的古生物化石,让今天的人们得以翻阅解读它们的生前事。

  6月5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在湖北宜昌约5.5亿年前的石板滩生物群(位于夷陵区三斗坪镇)中发现一类新的大型海绵动物化石,科研团队将之命名为螺旋网格海绵,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海绵宝宝”。

  此次螺旋网格海绵化石是怎样发现的?该项研究成果有何重要意义?位于宜昌三峡地区的石板滩生物群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如何评价宜昌地区的地质资源?近日,白龙岗纪事采访了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万斌,揭秘数亿年前宜昌的“动物世界”。

  一提到“海绵宝宝”,人们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动画片中那个方方正正、表面带孔的形象,而它的原型就是我们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最常见的海绵。

  “海绵动物通常被认为是最基础和最原始的后生动物,对地球早期海绵化石的寻找和研究,能为我们探索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模式提供关键证据。”万斌告诉记者。

  在漫长的演化进程中,海绵动物幸运地躲过了地球上5次生物大灭绝而存活至今。海绵动物的形状并不是我们认知中海绵宝宝的样子,它的形状比较多样,有块状、管状、鹿角状、扇子状等等。体型也有很大差异,有一两米的,也有几毫米的。

  研究推测,海绵动物至少在约7亿年前就已经起源,但确切的海绵化石记录直到距今约5.39亿年开始的寒武纪才大量出现,寒武纪之前的海绵化石记录十分稀少且大多存在争议。这段长达约1.6亿年的空缺期,被称为海绵早期演化研究中“消失的岁月”。

  万斌结合过往研究解释说:“第一,由于大多数现生海绵具有硅质或钙质骨针,因此研究者假设海绵的共同祖先具有矿化骨针,而寒武纪之前距今约6.35亿年至5.39亿年的埃迪卡拉纪海绵化石的缺失,可能是由于当时的环境不利于骨针保存;第二,海绵动物的共同祖先不具有矿化骨针,在分化出主要类群后,各类群才独立演化出矿化骨针,因此前寒武纪的早期海绵动物没有骨针,保存潜力比较小,难以从化石记录中识别出来。”

  “本项研究自2019年发现第一块标本至今已经积累了十多块标本。”万斌说,第一块标本是在宜昌化石采掘的现场,工人们打开新鲜的板面,看到了和之前发现的完全不一样的类型。

  在场的小组成员袁训来和陈哲看到后,激动地说:“这是一个全新的类型,并且非常有可能就是早期的海绵动物。”

  “这些化石都是全新的类型,以往没有人描述和报道过,没有实例可以借鉴和借鉴。”万斌和记者说,除了化石挖掘采集难度很大,对于化石本身的认识是本次研究的又一难点,“要依靠科研人员足够丰富的知识积累,对现生的和化石类型的海绵动物全面地了解,才能对这类化石的生物属性有准确的把握和认知。”

  由于该化石表面具有多次分级的网格结构,标本下部的网格以螺旋排列的方式连接到底部的“茎”状结构和盘状固着结构,直立底栖在沉积物表面,因此被命名为“螺旋网格海绵”。

  “螺旋网格海绵表面由规则的方格组成,方格可以被细分为四个形态相同的次级方格,次级方格又可被进一步细分。这种特殊的方格结构在一些典型的古生代六放海绵上也存在,形态和结构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螺旋网格海绵的网格由有机质组成,而六放海绵由矿化骨针组成。”万斌介绍。

  研究认为,螺旋网格海绵与六放海绵亲缘关系接近,螺旋网格海绵化石可能代表了一种不具有矿化骨针的早期海绵动物。

  这项研究还推测,在六放海绵早期演化历程中,有几率存在一个以有机物构建网状骨架的阶段,直到进入寒武纪,它们才获得生物矿化能力,把矿物添加到已有的有机质骨架上,形成由复合的矿化骨针组成的骨架。

  “石板滩生物群是我们早期生命研究团队2011年在湖北宜昌三峡地区发现的,此后的十余年进行着不间断的发掘和研究工作,那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万斌告诉记者。

  埃迪卡拉生物群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前寒武纪化石生物群,自上世纪40年代在澳大利亚发现以来,已在整个世界发现了三十多处,但唯独在中国未曾发现。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几代地质学家在中国的大地上一直在努力寻找着这一独特的生物群。

  直到2011年的夏天,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早期生命研究小组成员陈哲、周传明,带着当时的学生王伟、关成国,在宜昌三峡地区进行野外工作。

  据人民网报道,当年,夷陵区三斗坪镇雾河村村民李经巧改造房屋,将屋顶的废弃石板拆下堆在屋前,按照惯例,小组成员会翻翻老乡们从房顶上换下来的“瓦片”堆成的乱石堆。

  关成国捡起一个石板看了看,说道:“这好像一个大脚印啊!”周传明接过石板观察片刻后感叹:“这不是脚印,倒是真像个化石!”

  陈哲端详良久后,激动地说:“这不就是我们长期以来在寻找和期盼的东西吗?这可是典型的埃迪卡拉化石!”四人难掩激动之情,当即把这块化石的照片分享给研究团队。

  乱石堆里见到的化石只是一个开始,他们来自何处?原始岩层在哪里?还能不能找到第二块?还能不能找到更多的类型?带着这样一些问题,研究团队与老乡们的亲切交谈和咨询,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终于在三斗坪镇雾河村找到了化石原始的产出层位,通过组织当地的老乡协助野外挖掘,发现了慢慢的变多的新标本和新类型,这一生物群的面貌才终于展示在人们的面前。

  人民网报道,从2014年开始,当地村民就开始受雇负责寻找化石。这里近几年发现的化石,很多是村民们找到发现的。其中有一些,都保存得非常好,像夷陵虫,就是以化石发现地夷陵区命名的化石,也是村民在挖掘过程中挖出来的。

  石板滩生物群自发现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该团队在宜昌发现了诸多古生物化石,数亿年前的宜昌“动物世界”徐徐揭开神秘面纱。

  2014年,首次公开报道了在三峡地区发现的典型埃迪卡拉化石组合——石板滩生物群,包括在夷陵区发现的新类型——雾河管,拓展了埃迪卡拉生物群的地理分布和地层分布。

  2018年,在夷陵区雾河村发现了最早动物足迹化石,这个发现让五亿年前的海底“动物世界”跃然眼前:那时候,很多生命已拥有行走能力,在海底打洞、觅食和生存。

  2019年,发现了最早具有运动能力的两侧对称动物——夷陵虫,在埃迪卡拉纪已出现了具有运动能力并且身体分节的两侧对称后生动物,为长期悬而未决的“达尔文的困境”(Darwins dilemma)的解答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化石实证。

  该团队对石板滩生物群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发掘,并发现薄层灰岩中不仅保存有丰富多样的埃迪卡拉型化石,还保存了大量的动物遗迹化石和其他动物的实体化石。

  “石板滩生物群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在埃迪卡拉生物群世界拼图中的空白。石板滩生物群是复杂体型结构生物最早辐射的见证,为探索早期动物演化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包括寒武纪大爆发前的生物面貌、生态空间和底质竞争等打开了一扇新窗口。”万斌介绍说,特殊埋藏的石板滩生物群中出现的新化石,一直更新人们对最早多细胞动物的认识,使宜昌地区慢慢的变成为世界早期多细胞动物演化研究的关键地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全国咨询热线: 0315-51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