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拥有非常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水弹性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2、海绵城市的发展历史2013年,国务院发布《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水弹性城市概念展雏形。2014年,在建部印发《水弹性城市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实行)》。2015年,财政部出台《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点工作的通知》。首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启动:南宁、济南、池州、白城、迁安、镇江、常德、嘉兴、西域新区、武汉、萍乡、重庆、贵安、鹤壁。——以政府为主导、全社区共同参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热潮兴起。
3、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在于建设时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是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4、怎样及如何建设水弹性城市而配套设施在于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一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升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那么它的主体是重点是逐步的提升“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过去,城市建设追求用地一马平川,往往会填湖平壑。各地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受到破坏的海绵体”也应通过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手段逐步修复,并维持特殊的比例的生态空间。有条件的还应新建一定规模的“海绵体”。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比如让城市屋顶“绿”起来,“绿色”屋顶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道路、广场能够使用透水铺装,特别是城市中的绿地应充分“沉下去”。在应用方面是城市不同,特点和优势也不完全一样。因此打造水弹性城市不能生硬照搬他人的经验做法,而应在科学的规划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自身特点的措施,才能真正发挥出海绵作用,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
5、试点城市历程 2015年3月4日,3部委确定22个城市参与国家水弹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答辩,最后有16个获得水弹性城市的资格。
2015年4月2日晚间,水弹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根据竞争性评审得分,排名在前16位的城市分别是(按行政区划序列排列):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2016年4月27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日前公示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水弹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根据竞争性评审得分,排名在前14位的城市进入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名单如下(按行政区划序列排列):北京市、天津市、大连市、上海市、宁波市、福州市、青岛市、珠海市、深圳市、三亚市、玉溪市、庆阳市、西宁市和固原市。2016年,河南省住建厅、省财政厅、省水利厅联合组织了省海绵城市建设省级试点竞争性评审工作。按照评审得分,郑州、洛阳、平顶山、安阳、焦作、濮阳、许昌和商丘进入试点名单范畴。
对于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内的项目按照海绵城市试点申报材料中所确定的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进行技术咨询及审查。 加强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效果,合理控制投资成本,提高控制目标的可达性, 确保项目顺利通过三部委考核验收。
一般雨水系统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及时、迅速地排除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但是在流量设计时没考虑对雨水径流的利用。因此 , 一种原因是斥资建设庞大的雨水排放系统将雨水径流排出城市 , 另一方面却是城市地下水补给不足和淡水资源缺乏。也就是说, 雨水作为一种天然的水资源经过我们目前的管理方式由水资源变成了水的污染物, 成为城市向外围扩散污染的非常大的源头。
我们把雨水看做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从源头入手,根据不同下垫面特征和项目需求,采取不同的雨水收集和解决方法,实现对于中小型降雨的就地入渗和利用,对大型和特大型降雨实现就地滞留,在滞留之后进行延时排放,利用延时错峰减小城市排水管网的压力。